当前位置 > office社区 > 双创服务 > 创业之星 > 浏览文章

著名“掘金”手和“捡漏”眼沈浩波的创业故事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0/8/10 8:41:07
导读:沈浩波。1976年出生。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旗下的明星作家有朱德庸、张悦然、当年明月、南派三叔、曹三公子等;明星图书有《北京娃娃》、《草样年华》、《明朝那些事

  沈浩波。1976年出生。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旗下的明星作家有朱德庸、张悦然、当年明月、南派三叔、曹三公子等;明星图书有《北京娃娃》、《草样年华》、《明朝那些事》、《盗墓笔记》、《流血的仕途》等。

    这或许让人难以理解,在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当下,磨铁图书数年前推出的《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依然热卖,而沈浩波一手打造的当年明月、南派三叔,从公务员和外贸商人摇身一变成为粉丝遍布全国的80后明星作家。

    去年,磨铁出了700本书,超过5个亿的码洋,几乎以绝对优势霸占了所有类别的畅销书榜单。例如文学类的《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盗墓笔记》、《诛仙》、《风声》、《做单》,健康类的《黄帝内经使用手册》,漫画类的《绝对小孩》、《我兔斯基你》、青春类的《鲤》。

    磨铁图书公司“潜伏”在北京某居民区内,平常人几乎找不到,沈浩波的解释是,“租不起高档写字楼,也没有那种必要”。

    在沈浩波并不宽敞的办公室内,那张栗色的办公桌显得出奇地大,桌上安静地躺着一只硕大的烟灰缸,挤满了烟蒂。花花绿绿、开本不一的书籍垒成了结结实实的书墙,围起他的王国。相对于磨铁每年五六百种、平均一天两本的新书增量,这里看到的,不过是小分队。

    沈浩波语速很快,一口充满江苏味的普通话。跟你说话时,沈浩波总是眼睛看着你认真倾听,并不断颌首,并露出很招牌的微笑——他的微笑很柔软,却让人觉得有峥嵘之意。

    1999年,那个叫沈浩波的年轻人,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先锋派诗人,在上世纪末的尾巴上,他大声疾呼《谁在拿90年代开涮》,继而在北师大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记者。这段经历不仅为他日后投身出版业积累了人脉,还有助于他熟谙媒体运作的技巧与门路。

    2001年,沈浩波辞职创业。这条路开始走得跌跌撞撞,先期投入的十几万元在半年间打了水漂,他只得硬着头皮又借了五万块准备打翻身仗。多少有点运气的成分,那时他收到了春树的书稿《北京娃娃》。此前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两人是多年的笔友,沈浩波曾对春树戏称:“你要是真能写出长篇小说来,我就帮你出版!”他兑现了这个承诺,并开始创新性地在媒体上大造声势,《北京娃娃》成了“春树现象”,上了美国《时代》周刊,还卖出了海外版权。

    而他为人津津乐道的另一点,则在于其在互联网的浩瀚大海中“捡漏”的本事。最早出版的《草样年华》源于论坛上连载的一个帖子,这是沈浩波最早的“触网”尝试。此后的《明朝那些事儿》同样是一个点击超百万的帖子。《盗墓笔记》、《历史是什么玩意儿》也以同样的方式进入了他的出版目录。

    这些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也因此一夜成名。《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是广东一个普通的公务员,而撰写《盗墓笔记》的“南派三叔”则是杭州的一个外贸商人。

    “法国人永远看不起好莱坞,但好莱坞可以一统天下,我不认为这会有高尚和低下之分。只能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以商业模式而论,我当然更欣赏好莱坞。”

    沈浩波认为,畅销书在整个出版中最大的功能就是扩大读者群,他发出一系列流利的感叹,“一本《明朝那些事儿》,让多少从来不看历史书的人成了历史书的读者;一本《货币战争》,让多少从来不看财经书的读者成了财经书的拥趸;一本《求医不如求己》,让多少以前不看书的人,从此见了中医健康养生书就买;一个郭敬明,让多少本来是不会看书的青少年,从此一本一本地买书看。”

    书要畅销就要与读者贴身肉搏

    记者:要做一本畅销书,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沈浩波:最重要的是对读者的尊重。你必须知道什么是读者最需要的,你必须成为一个放大镜,能够放大埋藏在每个阶层,每个群体的人们心中最渴求的那一点;你必须成为一条蛔虫,盘清读者盘曲得千回百折的肠道里的每一道褶皱。你要理解你的读者,甚至要爱他们。出版人应该是所有文化产业的先锋,是最前线的与读者贴身肉搏者,是最理解时代的每一点风向变化与潮流异动的。

    记者:在出版界您被认为善于发现新人、包装新人,比如当年明月、南派三叔,都是在网络上被您慧眼识珠的,您是怎样当好书界的“伯乐”的?现在会有很多写手盼望得到您的青睐而一举成名。

    沈浩波:磨铁其实并不是刻意要推出“新人”,只是正好有很多新锐作家在磨铁的出版过程中迅速走红。这其实是一个巧合。我们其实也一直在出版各种名家的著作。季羡林先生生前唯一的一套自选集就是由磨铁出版的。台湾漫画大师朱德庸先生的所有作品都由磨铁出版。但是,《诛仙》、《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这四大系列实在太红了,以至于给外界形成了这样的感觉。现在确实有很多作者对磨铁推出新人的能力有些盲目的认同,但其实,磨铁只能“点金成金”,不可能真的“点石成金”,只有作品本身具备价值和潜力,作家本人具备风格和个性,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记者: 2010年,您规划的出版金字塔是有30本销量过10万册的书,有60本过5万册的书,然后加上大量1万~5万册之间的常规书。并且要求在文学、生活、励志、财经、社科、少儿等六条产品线都有涉猎,很想听您谈谈,在磨铁,“一部好的书稿是如何诞生的”?

    沈浩波:目前看来,这个目标定得有点低了。2010年的磨铁,5万到10万的图书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下半年会有更大的奇迹发生。从目前我们已经签下的作家合同看,未来一年中,磨铁将很有可能连续出现超过50万册的畅销书。“一部好的书稿是如何诞生的?”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每一本书的诞生过程都完全不一样。最根本的还是,好的出版人和好的作者。磨铁有众多优秀的年轻出版人,他们勤奋、敏锐、富有才华,他们总能挖掘出作品的价值,总能看到埋藏在黑暗中的那些优秀的作家。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记者:一提到畅销书,精英读者会不屑一顾,认为适合大众阅读的书必然是浅薄的,文化含量不高。您是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自己也偏向于精英阅读。这中间,会不会有矛盾,您的内心会有纠结吗?

    沈浩波:出版是社会公器,而不是献给少数人的礼物。每一个阶层,每一个群体都有阅读的渴望与需求。所以这种批评是对出版本质的不理解。事实上,我们也一直在出版很多非畅销的小众图书,只是由于不畅销,所以并不引人注目罢了。

    记者:有人说,现在磨铁的摊子铺得太大了,畅销书多,积压的书更多,您怎么认为?

    沈浩波:这样的说法一定来自于同行吧,必须找到磨铁的破绽心里才平衡。但事实上,我们有坚实的运营和销售平台,我们有出版行业里最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供应链响应能力,所以,每本书的首印量我们一直都可以控制得很好,几乎不可能出现积压的状况。我们的退货率一直控制在18%左右,这是一个很良性的数字。不盈利的图书在磨铁大约只占到5%左右。而且,什么叫摊子铺得太大?虽然磨铁现在是所有大众类出版机构中规模最大的,也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但我觉得,这才刚刚开始。2011年,我们会有更大的规模。2012年,我们的销售码洋目标是10个亿。

    记者:作为诗人的您,想过自己写本畅销书吗?

    沈浩波:我没想过。我希望我自己,一生能够写作20本诗集和一部三部曲的长篇小说。我自己的长篇小说已经构思了5年了,也许还将继续构思5年。我不是为了畅销而写作的。出版畅销书,是我的工作,但不是我自己写作的追求。

关键词:沈浩波,创业故事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每日商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