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office社区 > 转型服务 > 浏览文章

围绕服务转型升级 促进“新生代”全面发展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0/7/5 11:22:04
导读:

    6月11日起,《宁波日报》开辟了“关注新生代外来工”专栏,共推出“新生代外来工生活状况调查”系列、“新生代外来工管理与服务新鲜经验”系列十余篇报道,引起了社会上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

    近日,市外来务工者管理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本报一起举行座谈会,邀请市教育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司法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分管领导,街道、社区外口工作者代表,企业主代表和新生代外来工代表,就如何提升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水平进行了讨论。现将有关讲话摘录,希望对此项工作有所启迪。

    对“新生代”要善为、善解、善待、善培、善融
    杨胜隽(市政府副秘书长)

    《宁波日报》近期对新生代外来工进行了报道。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好事。报道围绕市委市政府转型升级的中心工作,突出新生代外来工深层发展,从现实与长远的角度,系统谋划,富有深度,成效显著,体现了党报的战略眼光,充满智慧。这是党报按照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公平、正义的有效路径。

    善待外来务工人员是宁波开放城市、文明城市、爱心城市应有的品质。如何用大智慧来加强服务与管理?我认为要做到善为、善解、善待、善培、善融。

    善为——就是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新生代”事实上已成为宁波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新生代”不仅为我市转型升级注入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也为推动我市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素质提升,提供了极好条件和重要机遇。同时,“新生代”也为经济社会可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社会转型升级与“新生代”全面发展,目标是同向的,动力是一致的。我市从2007年起大力引导“新生代”与企业同进步,与产业同提升,与宁波同发展。

    善解——就是善解人意。“新生代”从数量到质量是一个立体的产物,需求也是立体的,是逐步转化的过程,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等特征。“新生代”有几个“转变”:一是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二是由城市“过路客”向城市稳定居住者转变;三是由局部权利实现向完整、平等权利实现转变;四是由经济融入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融入转变;五是由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向满足三代人的需求转变。

    善待——近几年宁波推出“1+X”政策,不断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公共服务、基本权利、子女教育、公共卫生等需要。当前,特别是对“新生代”,善待的文章要做得更宽、更细、更超前些。政府、企业、居民互助等都要加强。

    善培——对“新生代”要实行“双培养”计划,第一要大力培养新生代现代知识和职业技能,第二要大力倡导与现代文明、现代城市、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情感需要。我们正在探索“积分制落户”,正在研究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公共租赁房政策。

    善融——要引导“新生代”制定人生、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成为有知识、有技能、有理想、有爱心的城市主人。要引导“新生代”服务企业、忠诚企业,为企业转型发展献计献策、大胆创新,贡献聪明才智,成为现代产业工人。要引导“新生代”融入城市、回报城市,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在文明城市、爱心城市、平安宁波、生态宁波的建设中发挥作用,成为文明市民、现代公民。

    宁波是一座胸怀宽阔的城市,欢迎有知识、有理想、有奉献精神的外来务工人员,宁波一定会接纳他们,留住他们,发展他们。

    “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为新生代外来工生存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徐正(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6月上旬起,《宁波日报》在市外来务工办和市社科院的全力支持下,推出了“关注新生代外来工”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宁波外来工问卷调查综述,重点介绍这一群体的特征及生存发展现状;第二部分主要报道我市各地加强和改进新生代外来工服务管理的新经验,旨在引导社会各界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这项工作。第三部分为新生代外来工先进典型报道,目的是引导这一群体自强不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这组系列报道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版面处理比较突出,还配发了大量专家点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搞这组报道?这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外来工代际更替步伐加快,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生代外来工服务与管理提出了新课题,作为外来工服务与管理先进城市的宁波,理应在研究、探索这一新课题上走在全国前列;今年春节爆发的“用工荒”以及前不久发生的“富士康”职工跳楼事件,对关注、研究这一群体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宁波是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城市,新生代外来工比重达60%,关注他们的现状,为他们的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关系到我市社会稳定大局,关系到我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民生问题,这个问题已被列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宁波日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理应高度关注这个问题。因此,我们也把搞好这组报道作为今年改进民生报道的突破口。

    当然,这组报道仅仅是《宁波日报》加强和改进这一主题报道的一个开端。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为新生代外来工生存发展,为新老市民和睦相处,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既要维护务工者的权益,更要关心他们的精神健康”
    劳建兰(市总工会副主席)

    目前,市总工会已建立了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形成了信访、调解、援助、帮扶“四位一体”的机制。同时,正在加大力度,把农民工引入各级工会组织,让他们得到工会组织的关爱。

    加强引导,明确责任。经过几年努力,目前我市已有137万外来工加入了工会。同时,建立志愿者队伍,让他们实现自我管理,已有1万多人参加了“文明出行志愿者”。

    搭建平台,实施关怀。工会开展了“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包括就业援助服务、技能培训服务、劳动争议援助等。

    激励引导,凝聚活力。用典型导向、示范导向、宣传导向,引导新生代外来工爱岗敬业,共创和谐。

    关于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人的工资保障问题需要处理好。二是“用工荒”和“技工荒”。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许多技术工人,但这样的技术工人太少了。

    为此,建议建立外来工工资增长机制、共决机制;深入实施外来工技术培训工程;对外来工实行人文关怀,特别是要建立一支心理辅导员队伍,从精神上更多地关怀外来务工人员。

    “为外来工子女提供公平教育的机会”
    陈文辉(市教育局副局长)

    外来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是一个很敏感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受教育的权利是基本的人权。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律规定,教育是排在第一位的民生问题。

    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总人数已达到22.8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16万人,占总数的70.6%;在民办学校就读6.7万人,占29.4%。从2006年起,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一样享受义务教育免费政策。

    我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有四个特点:子女随迁率高;公办学校接受外来工子女接纳率高,占70.6%;义务教育免费共享度高;教育质量认同度高。从2007年起,我市实施了共同成长、民工子女教育、助学等五项行动计划。

    但几个问题必须关注,一是教育资源有限与外来工子女迁入无限的矛盾;二是义务教育质量与数量的矛盾;三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安全压力增大。为此建议:优先发展教育,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加快转型升级,改变生产方式,从总体上改变民工供需的关系;努力办好职业教育;加强服务,与户籍所在地教育部门加强沟通,加强信息服务管理。

    “以融入为切入口,探索服务新生代工作新方法新途径”
    胡宗玮(团市委城区部副部长)

    “新生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之一,文化技能高于传统务工青年,体现更强的学习意愿,心理和生存状态体现时尚性、双重性、边缘性。当前“新生代”还面临三大发展性问题: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情感、精神的强烈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

    团市委服务新生代外来工青年的具体做法:一是组织覆盖,建立青年中心、各类进城务工青年社团和自治组织;二是技能素质提升,开展订单式培训,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三是在满足生活需求、在精神文化需求上做文章,实施“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文化发展工程”;四是搭建平台,让他们有所作为,开展青年建功立业行动、建立进城务工青年志愿者总队;五是关注子女成长,举办进城小公民欢乐节、“为生命护跑”活动,实施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等。

    下阶段,团市委以“融入”为切入口,积极探索服务新生代务工青年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强与流出地团组织联系,在外来农民工群体中建团。加强人文关怀,丰富教育载体,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与各部门沟通合作,提高服务能力。

    “要落实工资、社保等待遇,并从生活上关心他们”

    杨晓霞(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个来甬打工者,其实我想得最多的是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在子女教育上也能与本地人一样。社保方面,“新生代”外来工希望获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外来务工人员难融入、不被接纳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新生代”外来工注重社会保障,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也希望参加社会、文化活动。另外,现在很多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方面还是按照传统做法,务工者社保等方面没有解决好。

    李雪梅(宁波溢达公司总经理)前几年的“民工荒”对我们企业影响不大,而今年影响很大,因为增加了两条流水线,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80后、90后青年愿意从事服务行业的人越来越少,可见现在青年择业途径多样化。

企业如何对“新生代”外来工进行管理?我认为要多方面关心他们,如子女就近入学、婚恋、贫病等问题,可建立沟通机制,让员工投诉、提意见,学会聆听、尊重和欣赏;要满足他们职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培训,大胆起用,有效激励。

    “新生代”外来工服务管理也要转型升级

    史斌(市社科院博士)如果说,之前经济高速增长掩盖了一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接下来我们可能面临两种风险,一是通胀压力下经济增速放缓的风险,二是经济增长减缓后社会问题集中爆发的风险。因此,“新生代”外来工管理服务工作思路和方法要转型升级。

    一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与服务理念;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公正,促进“新生代”外来工融入。在工作方法上,要强化激励引导作用,提升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提升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使“新生代”外来工能适应宁波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因此,要抓好就业服务、教育培训、公共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内容和方式如社保制度、厂区住宿制度等都要提升。

    黄海燕(江东东柳街道综管员)我们街道“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有几个特征,一是所从事的行业相对单一、集中。除少数在外贸企业工作外,多数在市场营销、餐饮、美容美发、足浴按摩等行业。二是技能与文化水平较低。三是社会保险参保率低。

    我们建议:一是政府部门要继续落实、扩大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政策,包括计生、就业、工伤、医疗保障等。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督,要求用工单位建立用工档案、签订劳动合同、改善劳动环境,提高住宿条件、工资待遇。三是政府、社区、企业要共同推进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点建设,进行小区式管理。

    李丽(江北梅堰社区书记)梅堰社区是有2000名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的外来工公寓。

    “新生代”外来工期望值高,比较敏感,需要尊重,他们渴望融入城市,所以,做他们的工作必需带着感情。因为他们来自各个省份,所以说到“融入”,有与本地人的融入,还有各省份外来工之间的融入。我们社区已组织起一支“新甬江人”志愿者队伍,能开展一些家政、电器维修等服务,加强新老市民的融合,加强“新生代”外来工的彼此融合。

关键词:转型升级,新生代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宁波日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