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office社区 > 天下时论 > 浏览文章

看电视不如多读书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0/3/6 15:10:32
导读:

    信息化时代,信息已经成为致富的资源,google做到了、百度做到了、腾讯做到了,我们却做不到,因为我们只是一个普通人。可是一个普通女人却做到了,她叫胜间和代,她告诉我们,成功其实很简单,收入增加10倍也不难,但前提是学会google化的方法。她还写了一本书,把她这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告诉我们。这本书就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效率提升10倍的Google化知性生产技巧》。
 
    背景故事:有信息的赚钱,没信息的花钱

    提起胜间和代,在中国不太知名。但在日本,她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胜间和代曾任职于麦肯锡咨询公司、JP摩根大通集团等国际知名公司,并在2005年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全球最值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之一。不到两年的时间,她出了12本书,累计销售量达到180万本。2008年上半年,甚至同时有4本她写的书名列日本亚马逊排行榜前10名。因为询问胜间和代的书的读者太多,书店都纷纷设专区来陈列她的书。只要主讲者里有胜间和代这个名字,讲座会场就会座无虚席。“胜间流”、“胜间力”、“胜间书”,带着强烈胜间和代印记的符号铺天盖地。一位40岁的单亲母亲,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在《效率提升10倍》一书中,胜间和代把秘诀披露了出来。她认为,她自己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是因为她喜欢追求新知识,并懂得如何利用Google化技巧,快速提高知识生产力。胜间断言:信息社会的本质就是“金钱从不聪明的人手中向聪明人手中转移的过程”。在这里,聪明人就是指那些有信息的人,不聪明的人就是那些没有信息的人。为此,胜间和代总结道:“善于对信息进行投资的人会越来越富,而不懂得投资信息的人则会继续受到剥削。”

    紧接着,她又谈到了应该如何进行信息投资,我其中与她成功最密切的如何读书,如何写书做法归纳了一下,总共可分为5个技巧。

    技巧1
    多读:看电视不如多读书

  “坚决拒绝看电视!”胜间和代在书中强烈呼吁。她认为:

  “(电视)在信息播出之前,要对内容进行处理。所以它们提供的信息就如同便利店出售的商品一样,是经过加工的信息。因此,虽然信息的真实性出入不会很大,但是经过加工后的信息会浮于表象,内容过于肤浅,所以按小时来计算,我们实际所能获得的信息量非常非常地少。”

    所以,她觉得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一定不要超过半小时。要增加自己的信息量,不看电视,看什么?在《效率提升10倍》这本书中,胜间和代给出的答案是:看书。理由有三:

    “理由一:书是从众多的书稿中经过严格挑选和编辑后出版的,所以其内容一定非常有价值。理由二:大多数情况下,书是作者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写的,他们并不看重经济效益,因而价格便宜。理由三:书的目录清晰,便于携带。”

    这正是:欲问宝藏何处寻,胜间遥指书山云。

    不过,胜间和代也承认,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信息的吸收,只要肯多买书就是了。胜间和代以自己为例,她平均每个月要买50-100本书,但是读完后觉得非常好的书,10本里面最多只有1本,有时甚至连一本也没有。后来她发现,价格越高的书,质量往往也很高,10本里面最少也有一本好书,有时甚至10本都是!这让她感到非常高兴,可令她感到头疼的是,购书成本也随着高了很多,这时候该怎么办?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胜间和代后来发现,读书并不代表着买书,只要增加自己和书多接触的机会就是了。比如说,去图书馆借阅、和他人交换、参加读书会或者购买二手书等都可以,只要有让自己接触到好书的机会,就绝不可错过!因为“信息决定财富”,所以做为一个知识生产者,一般的电视节目比较悠闲,可以享受生活的乐趣,但是对于知识生产者来说,转化率不高。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解释就是:你看的不是书,是money。

    技巧2
    会读:多用力不如得其法

    许多人想读书,但又怕读书。一首《会读书》就有这么一段:“读读读,读到书都好想吐、好想哭,怕怕怕,怕老是背书……”,或许正是如此,现在,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对书都有一种抵触心理。

  对于类似问题,胜间和代在《效率提升10倍》这本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读书不要怕,只要你会读;只要你会读,读了还想读。胜间和代在书中详细地列出了她自己的读书方法。我把它总结了一下,即:一不仔细整篇研读,二不专门找地阅读,三用声音帮助阅读。胜间和代的看法是:

    “读书不要太贪,不要试图在一本书中找到你想了解的所有东西,在读书时,首先粗略地浏览一遍,如果有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容易理解的部分,那么只要仔细研读这些地方就可以了”。

    其次,“读书并不需要专门抽时间静心阅读,多利用零散时间进行阅读就可以了”,比如说如厕的时间、餐后休息的时间等,就是很好的快速阅读时间。最后,就是多下载一些有声读物,这样在你走路或者就餐时,也能增加自己的信息量。

    技巧3
    对话:闷头读不如去对话

    西谚云,“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多人都说《哈姆雷特》这本书写得很美、很伟大,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本书写得很丑、很差劲。同样的一本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评价落差?胜间和代在书中给出了解释,她认为其关键在于,读者到底有没有用心去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书中说:“读书其实就是在与作者进行对话,所以读书时要设想对话的情景。读书也不是单方面听作者娓娓道来,而是要带着和作者对话的心情去读”,并且,“不管怎样,我们不能被动地思考问题,而是应该把对方的想法当做自己的想法,积极地体会和揣摩”。

    这样,你才能真正地得到最深刻的体会,从而做出最准确的评价。其实,说白了,读书就是在和作者交朋友,要带着疑问去切磋,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去审视。并且,读书与交友都是讲缘分的,这就是所谓的一见倾心。交友求知音,读书求会心。正如钱钟书所说:“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也许要在百年后、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在时空的彼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

    或许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胜间和代又说道:“对于书中的内容,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持批判的态度,说一些‘这种事情我也知道’之类的话。其实在读书时,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还没有深入探究书中的内容,就随意抛出一些诸如‘和我想的没什么两样’、‘一点也没有新鲜感’之类的话语。带着这样的态度去读书实在很遗憾”。

    作者的这番话和朱熹的理念颇为相同,朱熹曾倡导“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下一段。须如人受讼词,听其说尽,然后方可断”。在没有读书前,如果我们有了先入为主的观点,那么,好处是不容易被误导,但问题是也很容易做误判。好的读者,既可以走进二千年前,与孔子对话;也可以来到一万里之外,与奥巴马谈心。

    技巧4
    总结:看仔细不如说清楚

    胜间和代还给出一个建议:养成“说书”的习惯。在她看来,一旦养成“说书”的习惯,就既可以让自己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又可以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书中内容光自己知道没有用,让别人理解才最实用。她在书中列出了提升“说书”能力的方法:

    “首先了解对方的能力,找出可以相互沟通的感觉,然后再进行具体说明。其次,养成按照逻辑进行分解、说明的习惯。最后,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只用自己有把握的语言表达”。

    技巧5
    写作:背下来不如写出来

    读书是投入,写书是产出,大多数人读书没有收益,就在于投入多,产出少,或者只投入,不产出。怎么能够多产出?

    有一则轶事:明末清初苏州吴县出了一位才子,他博览群书、能文善诗,颇有名气。可他有个怪脾气,不爱动笔,当地不少人都请他写祝词、对联,可他从来都不屑一顾。后来,当地一位老者劝他:“你的才气在吴县确实是首屈一指,但你如果不把它写下来的话,百年之后,谁还会记得你?”这位才子听后深受触动,从此他每读一书,便每评一书,日积月累,逐渐名动天下。此人是金圣叹。

    和金圣叹相同的是,胜间和代也认识到了写作的重要性。她在书中谈到,当你学到新的知识后,一定要把它写出来。只要你肯写,日积月累,你必定会有创新,从而走向成功。与金圣叹时代不同的是,现在有了互联网,有了博客,产出的及时性今非昔比。

    胜间和代以自己为例:她最开始只是在网上写博客,经常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生活感受写到上面。后来,随着时光的推进,她的写作水平越来越纯熟,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逐渐地,便有图书出版社主动联系她,希望她能出书。就这样,胜间和代便又成为了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成功典范。正所谓:“我思故我在,我写故我明”。

    结语:写是更聪明的读

    若想读书有趣,只做一个知识消费者就够了,若想读书有效,那还要看产出。胜间和代是一个成功的文人,更是一个成功商人,她比一般文人明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所以她的书,除了这本《效率提升10倍》之外,《时间投资法》、《白骨精学习法》等,都与财富有关。

    我有一些咨询师、培训师朋友,我看他们的水平也不亚于胜间,但是成就远不如胜间,好书没少读,文笔也不差,却没有什么知识成果。原因就在于只要消费意识,没有生产意识,所有我经常劝我的学生:教是更深入的学,写是更聪明的读。如果你也是这样的冲动,现在就行动,把胜间和代的技巧,变成你的工具。日积美文一二千,人人皆可做胜间。

关键词:天下时论,读书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青年时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