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小民企转型升级存五难点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4/4/4 14:50:41
浙江民企现状到底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对策如何?这些问题在《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和建议》(下称《报告》)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这份全文高达4万多字的《报告》的主持者,浙江财经大学教授、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单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此《报告》经两年调研完成。官方对此尤其重视,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批示要求各部门认真研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民营经济占80%以上。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5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55万户,民营企业78万户,占内资企业比重87%;民营经济提供了90%以上的就业岗位、60%以上的税收。
尽管浙江省一直重视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但在近些年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税费重、融资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此,《报告》建议,要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转变发展理念,另一方面需要政府通过执政能力的提升和职能的转变。
中小民企难题多
根据调研的结果,当前影响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可以用“重”、“难”、“低”、“缺”、“差”五个字来概括。
首先是企业税费重,在税收方面,企业普遍反映,浙江的税负较广东、上海三地的销售税负率分别是10.5%、7.6%、6.7%。
并且,浙江省一些地区税务部门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随意摊派税收的现象。比如有企业向课题组反映,企业已交完了全年应交的税款,但税务部门为了完成税收增长指标,要其再支持50万元的税款。
一位浙江地方税务系统人士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地方财政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要求企业预交下一年度的税,或 补交过去经济形势较好时“遗漏”的税费这种形象并不罕见。
2012年12月1日,浙江省启动“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而上述《报告》显示,余杭区瓶窑镇、滨江区、金华市等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反映,“营改增”不但没有减轻其税收负担,反而大大加重了他们的负担。除了税收,各项费用负担也很重,一些地方的企业还需要缴纳20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近两年,引“浙商回归”成为浙江省政府头号工程,“在深圳调研时,一些浙江民营企业家表示愿意响应(回到浙江),但浙江的税费综合负担高出深圳10%以上,不得不放弃。”单东说。
在贷款方面,企业则表示不仅要承担较高的贷款利率(通常是基准利率上浮20%),还要承担贷款过程中的各项隐性成本和隐性风险,如有的银行以承兑汇票形式发放贷款,企业用承兑汇票贴现,又要额外增加3%的贴现。
“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是靠租赁的土地和厂房创业的,无担保物,银行为分散风险,于是让民营企业搞"互保",进而引发大范围的金融风险。”《报告》指出。
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财力不足,承受风险能力弱,巿场融资难,创新资金往往短缺,严重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而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不健全更是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许多企业反映,一线高级技术工人流动性大、非常紧缺,企业想对工人进行培训,但是又怕培训完,高级技工又跳槽了,人财两空。用工成本高,户籍制度等的滞后也影响了人才的去留问题。”《报告》指出,资金困难直接影响招工,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
从大环境来看,垄断行业“玻璃门”等问题,都影响了民营企业家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未来投资环境的信心,都有减弱的趋势,大量企业家通过移民的方式转移财富。
加快转型升级
面对这些难题,课题组提出的建议是,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转变发展理念、认清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需要政府通过执政能力的提升和职能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为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首先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权,这也是浙江省长李强主抓的工作。
在此基础上,《报告》认为应减少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政府机构,地方政府官员业绩考核与GDP脱钩,可以借鉴广东省的经验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让行业协会更多地参与政策制订、市场监管、产业升级、行业管理等工作。
而中小企业反映较多的税费问题,《报告》建议一是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流转税税率;二是理顺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税负平衡和服务业不同行业之间的税负平衡这两种关系;三是改进扶持中小民营企业的税收制度,加大转型升级企业的税收支持力度;四是规范征税制度、杜绝突击收税。
据悉,中小民营企业从事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营改增”加重了这类企业的负担,“对这类中小民营企业,应结合第三产业具体行业的性质,使用更低档次的增值税率。”单东指出。
《报告》就建议是可实行双轨制增值税作为过渡措施,即在现行扣税法基础上,对未实行增值税的行业和项目,其购买者可以采取扣额法来扣除。
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锋也指出,总的来看增值税水平的征收比例过高,应该下调整体的征收水平,提高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征收比例。
除却流转税改革的建议,《报告》特别强调了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完善建议,并突出了要适度下放税收管理权限,建议在不影响国家基本税收制度条件下对制度中的一些具体事项可以由地方政府和税务机关来制定具体规定并执行。
“依法征税”在单东看来,更是保证中小民企规范健康发展的前提。此外,在税收之外,融资问题已成为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上述《报告》建议,应开拓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包括促进农信机构进一步市场化、加速发展村镇银行、重视和支持“电商金融”等金融创新、支持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发展努力利用现行资本市场等五项。
其中重点强调,发展村镇银行,尽快实现县域的“全覆盖”,个别村行活力极差(如莲都建信等),则应增设一家(省内已有先例,慈溪、宁海各有两家);并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将民间借贷“阳光化”。
另外,浙江一些中小民营企业老板反映,目前知识产权保护刻不容缓。根据浙江省高院提供的资料显示,2008年至2012年,浙江省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数量年均增长77.36%,约为全国的两倍。
政府层面,单东等专家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优化产业政策,营造企业良好环境。《报告》建议保护私有产权,杜绝官员为了私利利用公权非法侵害企业家权益;打破“玻璃门”,真正像对待国企那样对待民营企业;搞好产业扶植和推动产学研协同融合创新中心的建立等。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祥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产业链分工和创新分工方面,大型企业应该专攻核心创新、做长远的放眼未来的创新,中小型企业则应该对外部产品、生产的某一工序进行创新。
除此之外,《报告》建议政府也应该做好人才工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等。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浏览: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阅读:
- ·杭州大厦十年“跃城记” 打造商贸国企(09/11)
- ·杭州坚持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相融并进 (05/27)
- ·嘉兴秀洲抢抓机遇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05/23)
- ·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初显成效(04/30)
- ·中小企业管理升级迫在眉睫(04/18)
- ·宁波这家老牌百货彻底“改头换面”(03/25)
- ·杭州西湖区创新创业跑出“加速度”(03/18)
- ·产业互联网成“两会”热词(03/14)
- ·充分释放浙江数字经济动能(03/11)
- ·“双十大”项目成杭州瓜沥产业转型升级(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