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office社区 > 转型服务 > 浏览文章

浙江衢州开化县转型升级赋新篇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0/6/29 17:18:02
导读:一直以来,开化县都把保护一片“绿水青山”、建设浙江“生态屏障”、送出“一江清水出开化”,当作神圣的使命;都把如何将生态这一最大的比较优势切实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当作肩负的职责

  产业高新 小县大城 生态发展
  ——开化转型升级赋新篇

  开化,地处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地理区位独特,生态功能特殊。

  一直以来,开化县都把保护一片“绿水青山”、建设浙江“生态屏障”、送出“一江清水出开化”,当作神圣的使命;都把如何将生态这一最大的比较优势切实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当作肩负的职责,化压力为动力,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实践走生态保护与加快发展互促共赢的发展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开化与时俱进转型升级的脉络:2000年,开化在全国率先确立并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2003年,提出了“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尤其是到了2009年3月,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开化借助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平台,在全县上下开展了科学发展大讨论,作出了坚持实施 “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加快走“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之路的重大决策部署。至此,开化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开启了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小县大城——统筹城乡促转型

  2009年7月,开化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走“小县大城”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决策部署。

  开化作为全省的欠发达山区县,人口居住分散,城镇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导致生产要素集聚度不高,资源共享度低,发展公共设施的成本高,从而制约了经济发展。走“小县大城”道路:

  一是建设大县城。把县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实施经济要素和产业向县城集中策略,扩大县城发展空间,改善县城基础条件,强化县城县域经济中心增长极功能。目前,以城关镇、工业园区、华埠镇为节点的“一轴三点”城市发展空间总体布局在逐渐形成。随着最近几年内黄衢南和杭新景高速公路、九景衢铁路开化段的建成通车,一批互通口和站场基础设施陆续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县城区域功能配套,推动对接融合。

  二是产业大集聚。从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着手,推动第二、第三产业加快向工业集聚区、县城集中,更好地发挥生产力集聚效应,强化城市发展支撑。按照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的思路,城关作为全县三产经济主要集中地,房地产、餐饮、商贸、金融、休闲旅游、中介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工业园区作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目前已集聚53家“2+6”产业企业,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全县总量的30%以上;华埠镇作为地处连接浙皖赣枢纽型经济强镇,集聚了一批优势企业,已成为全县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贸物流集散地。

  三是人口大集中。创造条件让农民转产、转业、转身份,向县城有序集中,让高山、远山、深山农民下山脱贫,为生态发展增加更多“无人区”。目前,县有关部门已认真编制了《开化县2010~2020年下山移民搬迁规划》、《开化县城区下山移民搬迁布局规划》。2009年,全县新建续建29个下山移民小区(点),共完成下山移民搬迁789户、2846人,50个自然村下山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实施。

  四是设施大配套。以宜居宜业为重要取向,集中力量高品质、高标准建设县城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提高县城吸引力,加快城市发展。全县以新开化中学为龙头的教育布局调整工作顺利推进,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制度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在试点,城华(城关镇与华埠镇)一体的自来水、污水处理设备已投入使用,城华一体的城市管理制度正逐步建立。

  生态发展——打造品牌促转型

  开化县山林总面积285万亩,森林覆盖率80.4%,是天然“氧吧”。全县地表水水质达一类水标准,大气质量、水体质量、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均列国内前10位。今年6月20日,开化县顺利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主持的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

  在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开化县突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这一主线,不断提高GDP中的“绿色”含量,着力培育开化龙顶名茶和根雕两大产业及以食用菌为主导的农业特色产业。

  “开化龙顶”先后获得了省部级以上金奖53次,并先后入选“浙江省十大名茶”,全省“十大最受市民喜爱的品牌农产品”。今年初,“开化龙顶”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全县共有骨干茶园10万亩,10万农民从事“开化龙顶”种植、加工、销售,茶叶增加值约占全县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1/5,是农民增收的第一大农业产业。采茶、制茶、销茶已成为开化人民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泡茶、敬茶、品茶更成为人们显示素养、表示敬意、寄托感情的一种既深含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时代特征和风格的时尚和生活艺术。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化根雕艺术产业迅猛发展,成为继东阳木雕、青田石雕、黄杨木雕之后的浙江第四雕。2004年,开化县委、县政府着手建造“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至2009年,已建成巨型五百罗汉园、中国根雕博物馆、醉根文化休闲度假村、徐谷青根艺精品陈列馆、醉根艺品展销厅、奇石盆景园、枯树名木园等景区。博览园不仅是集根雕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休闲胜地和钱江源旅游的风景区,更是开化根雕的传承、发展基地。目前开化根雕已成为开化县的一张“金名片”。

  2009年,开化县特色效益农业快速发展。名优茶产量产值增长31.1%,以金针菇为主的食用菌栽培总量达1.68亿袋,蚕桑蔬菜种植和清水鱼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毛竹油茶造林低改项目大面积实施。

  借助生态优势,开化县以生态旅游为主要内容的三产服务业迅速发展。开化周边有黄山、千岛湖、三清山、婺源、龙虎山等近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浙沪旅游客源市场与赣皖旅游资源集聚地的黄金结点。随着今年底黄衢南高速公路开化段建成通车,以及杭新景高速公路和九景衢铁路开化段即将动工建设,交通动脉的大改变,区位条件的大提升,开化旅游业发展必然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产业高新
  ——量质并举促转型

  只有坚持高起点发展,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化县提出:量质并举促进转型升级,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

  2009年初,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开化县根据国家和全省的产业政策导向,进一步明确,要培育壮大“2+6”产业,即突出发展光伏、有机硅两大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培育电光源、机械电子、竹木制品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精细化工、轻工纺织六个特色产业,并建立了配套的领导机制。同时,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扶持政策,出台光伏产业高端化项目财政贴息扶持政策,安排了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先后出台,有力推动了县内各企业提振发展信心,增加创新投入,加大技改力度,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做大做强。2009年,全县专利授权达99件,5家企业被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位居衢州市各县(市、区)第一,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2%;今年1至5月,全县技改总投资达14.7亿元,全县光伏企业新增产能近八成,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为特色的“三新”产业正在开化勃然兴起。

  坚持以“集聚、集约、节约”的理念推进工业发展,是开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体现在平台建设上,就是积极推进低丘缓坡开发,推动 “工业上山”,创造出平台扩容的“开化模式”。目前,开化县省级工业园区存量熟地达到1200多亩,位于经济强镇华埠镇的有机硅基地建设迅速推进,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体现在招商引资上,就是整合资源、凝聚合力、突破重点、提高实效,实行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一盘棋”:85个机关部门分成19个捆绑组,先后组建县工业园区招商分局、华埠招商分局和驻杭州、义乌、温州三个区域的定点招商分局,形成县领导、专业招商、部门招商捆绑小组、挂钩企业“四位一体”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通过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全县干部的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经济工作能力显著增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升温。

  今年是全省的“深化作风建设年”,开化正借助这股“东风”,继续完善和实施驻企联络员、还贷周转金、服务企业联席会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向高新方向发展。

关键词:转型升级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浙江日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