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office社区 > 双创服务 > 创业之星 > 浏览文章

漫画大师孙之俊

  • 杭州写字楼网
  • 2007/12/18 17:36:56
导读:孙之俊(孙信)(1907-1966)河北省藁城县人。早年毕业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他是中国现代漫画和连环画的先驱者之一,现存漫画、连环画作品四千多幅(件)。他的漫画(从1927年6月至1949年1月)涉及范围甚广,针

   孙之俊(孙信)(1907-1966)河北省藁城县人。早年毕业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

    他是中国现代漫画和连环画的先驱者之一,现存漫画、连环画作品四千多幅(件)。他的漫画(从1927年6月至1949年1月)涉及范围甚广,针砭时弊,态度鲜明,造型生动,线条流畅,是研究近现代漫画史的重要资料。自1936年后三次创作连环画《武训先生画传》。三次创作《骆驼祥子画传》。五六十年代创作了《大人国游记》、《小人国游记》等大量少年儿童读物,多次再版,广受好评。

    他一生酷爱艺术,精通音乐,聪慧好学,活泼开朗,热情而善于幽默,为人正派,富于正义感,自1942年始在妻妹丁冷(中共党员)的引导下参加地下工作,几次被捕,始终不渝。1951年因《武训画传》受到批判后淡出美术界。1966年"文革"初始,即被迫害致死。

    中国的文艺品种里曾经有过三个强项:话剧、木刻、歌咏。它们强过小说、散文,这是指影响而言,因为中国在那个时候文盲多,贫苦人多。话剧、木刻和歌咏可以直接面对群众,去鼓动他们,启蒙他们。

    从这个意义上去讲,中国的漫画应该和木刻并列,也是一个强项。中国有许许多多进步的漫画家,他们的漫画为群众所熟知、推崇和喜爱。叶浅予、丰子恺、张乐平、高龙生、汪子美、鲁少飞、陆志庠、廖冰兄、华君武、丁聪、李滨声、方成等等,还可以开出一大串可敬可爱的名字,他们为中国的漫画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作出了杰出贡献。然而,他们之中有一位大家已经被忘记了,他就是孙之俊先生。最近,由于发现了他的连环画《骆驼祥子画传》,才被重新"出土",渐渐重新"走红"。前几年,一本他的小人书居然拍出了4200元的高价,轰动一时。    

    孙之俊(1907-1966)原名孙信,又名付基、特哥,河北石家庄人,1930年毕业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在校期间参加北平漫画社和中西画会吼虹社,开始发表作品;1928年组织"五三漫画社",用漫画宣传抗日,同年发表第一部连环漫画《快乐家庭》,毕业后多年从事教学工作;1936年和段承泽先生合作创作了《武训先生画传》,同年到上海参加第一届全国漫画展,并担任评委;抗战前夕在北平和叶浅予先生一起发起并组织北平漫画展,1938年继叶浅予先生之后发表《王先生外传》,一月内销售一万册,一时有"南叶北孙"的称法;抗战胜利后,在北平一面教书,一面协助中共地下党员从事革命工作,并两度被捕,坚贞不屈,直至北平解放才走出牢房;1948年在报刊上发表《骆驼祥子画传》第一稿,1951年由上海华东书店出版《骆驼祥子画传》单行本上下两册;1951年在批判电影《武训传》的运动中受《武训画传》的牵连而销声匿迹,默默地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停止了漫画创作,仅发表了一些少儿读物;1966年"文革"初,受严重迫害后自杀身亡。

    由以上的简短介绍不难看出,孙之俊先生是个非常活跃的漫画家,是我国现代漫画和连环画的先驱者之一,他主要的创作活跃期是解放前,从1927年到1949年,先后共22年,一共发表了连环画16部,共计2241幅,其中代表作是《武训画传》和《骆驼祥子画传》,另有单幅漫画627幅,享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荣誉。

    孙之俊先生是个进步的艺术家,他非常爱国,同情穷人,关注社会和民生,用自己的笔尖锐地抨击黑暗的社会现象,时时对帝国主义者,对军阀,对达官贵人开火,能用漫画形式迅速地对时局作出正确的判断,替老百姓说话,说出大家想说想喊的心声。漫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漫画有思想,相当于文学的讽刺作品,能起到一针见血的作用,宛如匕首。一个好的漫画家,首先是个思想家,负有传播思想的任务,他本人应该是画家、学者、新闻工作者的混合体,既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博学多才,思想敏锐,又有艺术修养。孙之俊先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孙之俊先生是漫画界的活跃分子,是一些漫画社团的参加者、组织者,是若干重要漫画展览的发起者和实施者,总之,是漫画阵地的中坚力量。过去,漫画展览是一种很好的艺术活动形式,有着光荣的传统,很受观众欢迎。眼下,这种传统明显没有得到继承,我们应当由孙之俊先生那里得到启发,瞧瞧他写的那些漫画展览缘起,多有意义,多有情趣。办好漫画展览应当也是繁荣我们当下文艺事业的一块好园地。

    关于孙之俊先生和他的画,最近,已经有两个作品问世,还有一个专门的展览推出,一下子,就将重新"出土"推成了"热点"。

    两个作品中第一个作品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在2006年12月根据1951年版的《骆驼祥子画传》推出的由孙之俊先生绘制、由孙燕华撰文的新版《骆驼祥子画传》,这个画传的副标题是《老舍名著的形象解读》,除了全部刊登孙之俊先生的连环画原作之外,还将《骆驼祥子画传》的创作历程、重点环节、绘画细节都一一加以剖析,图文并茂,装帧大气,既别致又有趣,在"小人书"出版里开了一个先河,很有创新意义。

    第二个作品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是2004年插图本的老舍先生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插图全部取自孙之俊先生的连环画《骆驼祥子画传》,共取109幅,出版后很畅销。 
  
    即将推出的展览是孙之俊遗作画展,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里展出,届时将展出孙燕华、李燕收集的孙之俊先生的400件画作。这个展览将把"孙之俊热"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人们终将看到一棵大树,一棵过早倒下的大树,好在,透过剩下的根、干、枝丫,人们仍会估量出它的粗壮和宏大。

    武训画传

    武训先生是晚清时,以乞讨方式捐资助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言行在当时即呈鹤立之势,为人民群众所敬仰。及至民国,孙文、蒋中正等大佬,接续前人对武训的称颂,继续以褒扬武训精神为己任。1950年底,赵丹主演的电影《武训传》问世,观者踊跃、好评如潮!当时的《大众电影》杂志,将《武训传》列为了1950年十部最佳国产影片之一。1951年1月,上海万叶书店隆重推出这本由武训研究专家李士钊编、漫画家孙之俊绘画的《武训画传》,为"武训热"再添动力。    
   
    然而,好景不长。接近1951年年中时,武训却迅即地成为了全民攻伐的目标。电影《武训传》以及这本《武训画传》自然为大批判的怒潮所淹没。进入60年代中期,中国来了文革,武训墓被毁挖;而画《武训画传》的漫画家孙之俊先生,也在重重压力下,自缢身亡。
  
    现今,一度扣在武训头上的"大帽子",如"大流氓、大债主、大地主"等等,均已摘去,但历史的沉重与悲情,却永远也无法"摘去"了。由于曾经被全民围攻的缘故,初版的《武训画传》存世很少。以下书影即取自该书。该书由时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长郭沫若题写书名,并手书序言。郭序中说:"在吮吸别人的血以养肥自己的旧社会里面,武训的出现是一个奇迹。"而武训身后,翻云覆雨般所上演的一出出人间剧目,亦堪称"奇迹"耳!

    三画"祥子"

    1950年12月5日孙之俊先生写了《骆驼祥子画传》的前记,文中说:"远在十年以前就开始试着给祥子作插画",应该是早在1940年,也就是祥子的故事发表的第四年(1936年9月《骆驼祥子》开始在《宇宙风》杂志连载),他就开始以祥子的题材进行绘画的创作。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他总是不断地思考、创作着这部名著。这是一件非常引人深思的事情。

    首先应该说,老舍先生的这本书写作的非常成功,书中的人物始终活跃在孙之俊先生的心里,总能引起他的眷恋与共鸣,才使他不断地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再就是,孙之俊先生也和老舍先生一样,生活在北京,深爱着北京,洞悉这里人们的灵魂和情感。而他是个画家,用自己的画笔把这种爱表现出来,应该是他极想做的事情。其实有这种创作热情的不止他一个。比他稍早些的陈师曾先生就画过不少老北京民俗画:拉洋车的、唱大鼓的、卖东西的小贩……二十年代,法国画家克罗多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当时的报纸上就发表了他画的穷苦老百姓生活的速写。   

    孙之俊先生画了不少北京景物的水彩写生;北海的桥,颐和园的船码头,天坛的祈年殿,荒凉的陶然亭窑台,西直门外的高亮桥,公主坟一带的荒冢,秋色中的香山、西山的香界寺……画过大量的人物写生:胡同里卖驴肉的老者,拉洋车的奎大爷,城门洞卖西瓜的小贩,唱京韵大鼓的女艺人,北海滑冰场上的少女……有的是速写、有的是国画,有的是漫画,还有的创作为油画。

    1943年,孙之俊先生买了复兴门里柳树井的一块空地,盖起了自己的房子。他把工人施工干活的场景和动态都拍成了照片;淋灰膏的,择麻刀的,挑砖瓦的,砌墙的,独轮手推车,脚手架,运灰的马道等等,足足存了一本。这都是他积累的素材。以画家的视角,记录人生、社会,他会认为是一种使命。老北京的景色、人物被当时的画家们点点滴滴的记录下来的确是十分珍贵。这些画面虽然很真实、生动,但它让人感到不足的是零星、瞬间、没有故事情节。

    孙之俊先生把大量的对北京人物的速写、对古城景物的写生,对民俗生活的映象,依托在了祥子的故事之中。让那些在他的头脑中积累起来的、无名无姓的、散乱的人物和场景,借助于祥子、虎妞、刘四爷和他们的故事,串起来,给他们以灵魂,让他们真实地出现在画面上,再现给读者。

    那些闪光的散乱的素材经过孙之俊先生的组合有机地活了起来,从人物的形象,表情,动态,衣着,房屋,桌椅,板凳,茶壶茶碗……都以故事情节为连线,结构出一个个充满了"京味"的画面,忠实地,真实地,生动地再现了老北京那个时段的生活。这应该是他用二十多年的思考和追求,完成一个题材创作的原因和意义。

    孙之俊先生在二十多年里,琢磨一个"祥子"。前记里所说:"糟蹋了多少纸片,耗去了多少时光与心血。"他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调整创作理念,揉合了多少素材,梳理出脑中一个个的画面。实际上作为成品,他画了三个完成版。

关键词: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本站原创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