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office社区 > 品牌服务 > 浏览文章

伊利三年奥运营销路

  • 杭州写字楼网
  • 2008/9/16 10:38:01
导读:   第一次赞助奥运会的我们也面临许多挑战,最典型的是,我们内部的意见很少统一过。      (口述/潘刚 伊利集团董事长 采访整理/孙欣)     一场奥运内部战争     伊利是第一次全面参与奥运。2005年,在奥组委宣布竞标奥运会赞助商的第二天,我就率领着一批人拜访了北京奥组委。但说实话,直到那时,我们并不十分清楚奥运营销究竟要做些什么,对伊利又会有哪些帮助。

   第一次赞助奥运会的我们也面临许多挑战,最典型的是,我们内部的意见很少统一过。 

    一场奥运内部战争

    伊利是第一次全面参与奥运。2005年,在奥组委宣布竞标奥运会赞助商的第二天,我就率领着一批人拜访了北京奥组委。但说实话,直到那时,我们并不十分清楚奥运营销究竟要做些什么,对伊利又会有哪些帮助。

    令我欣慰的是,虽然一家同行向北京奥组委提出了3倍于我们的赞助金额,但奥组委最终还是选择了伊利。

    直到这时,我们才真正开始全盘思考奥运营销的问题。对于伊利来说,奥运营销既有面向消费者的一面,更有针对企业内部的一面。

    如何保证和提升乳品的品质,这是伊利最大的挑战。因为相对其他赞助商的产品,乳品的品质更难控制。而且,那些外国选手在本国喝的都是最好的乳制品,毕竟在某些指标上,国际标准是高于中国标准的。伊利必须借此机会修炼内功。

    第一次赞助奥运会给我们带来的困惑不少。最典型的是,我们内部的意见很少统一过。经常有人找我抱怨,伊利花得钱多了,却遭到竞争对手的干扰,认为我们吃亏了。也有人认为,赞助奥运会无法取得显著的短期效益,对于我们这种微利的企业是不划算的,认为伊利是2008北京奥运会赞助商里压力最大的一家公司。

    我承认,这两点是我们面临的大困难。但我认为我们在奥运营销问题上不能过于短视,要注重长远的利益。从集团战略的层面,我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怎么去,什么时候去,目标明确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自己的节奏。在中国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不尊重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确实还有存活空间。虽然现在北京奥组委针对“隐形营销”推出了更严格的规定,但竞争对手已经做了很多。我们花费了很多精力和资金对抗竞争对手的干扰,但效果并不明显,说实话我们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现在我们除了做好自己,只能相信北京奥组委的维权手段。

    三年奥运营销路

    在2005年-2006年,通过海报、广告和媒体宣传让消费者认知伊利和奥运会之间的联系,刘翔、郭晶晶等金牌运动员和运动队的签约也密集完成。伊利选的明星必须和伊利文化吻合,要有活力、健康、积极向上,不能有较多绯闻。此外,伊利在2007年9月就已经凭2008万元拿下奥运会开、闭幕式广告的“第一位置”,准备冲刺最后的高潮。

    从2006年中开始,伊利奥运营销重点转为让奥运、消费者和伊利的关系更加密切,于是我们联合中央电视台启动了“健康中国行”活动,走进全国600多个城市、2000多个社区,我们把刘翔、郭晶晶、易建联以及中国乒乓队、羽毛球队、花样滑冰队等都请来参与活动。

    2007年底,我们推出了营销2.0,包括新口号“有我中国强”。其中最大的活动是伊利和央视国际合作,在互联网上发起的“百万人公益签名——寻找我的奥运坐标”。

    同时,我们把所有的公益行动努力统一在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体系下面,由我亲自抓,并且制定严谨的工作计划和评估标准。我们还推出健康中国公益计划,不只此次奥运会,今后中国队每获得一块金牌,伊利都将向公益基金中注入20万元人民币。 
 

关键词:
  • 返回顶部
  • 责编:5sw
  •        
  • 浏览:
  • 来源:中国企业家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