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创业社区 > 商帮文化 > 浏览文章

“十一五”来临 浙商探路实业还是资本?(2)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1/2/22 14:14:36
导读:
  但推开新兴产业之门,并非人人都能“挖到金矿”。
  100多年前,人们蜂涌而至到美国西部淘金矿,许多人并没有发财,倒是在金矿里做牛仔裤的、开赌场的发了财。华芯科技的李伟用这个并不新鲜但很恰当的比喻,提醒人们“不要听风就是雨,看到新兴产业就往里跳”。
  7年前,李伟想进入多晶硅行业,但当时硅的价格已从50元一公斤涨到400元一公斤,而且到发改委备案的材料已经一大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
  华睿投资的宗佩民每天都在全国各地找项目,这位经验丰富的投资商直言:新兴产业本来是金矿,但大家一哄而上,可能就面临陷阱。
  李俊峰说,几乎每个省都在打造新能源基地,全国约有100多个城市做了新能源规划,上海、深圳等城市都表示要打造上千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此时最需要大家保持冷静。
  据李俊峰介绍,风力发电,全球前十大制造商占据了95%的市场;光伏发电领域,全球规模前15名制造商占了60%多的市场。“投资此类项目,必须能为社会提供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或无污染的廉价能源,在未来的市场中才有生存空间。”
  他进一步透露,全球多晶硅需求每年10万吨,现在中国就有4万吨产能,而在建的有30万吨,肯定会有一拨儿人掉进陷阱。“但我相信聪明的浙商不会。”他说。

  资本剑指何方?

  对浙商们来说,仰望星空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让资本飞”。
  浙商资本究竟有多大?据浙江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的最新数据,目前省外浙商在国内有600万人,创办各类企业26万多家,投资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而省政府新闻办此前曾发布数据,约100万浙商走出国门创业经商。浙商在省外、国外创造的财富,相当于分别再造了一个浙江。浙商资本中,最吸引世人眼球的当属温州资本。
  经过多年实业的积累,浙商显然已经有了“让资本飞”的冲动。这当中,产业资本流入房地产是一个最引人注意的现象。浙江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妙川在浙商全国理事会上称,尽管2010年成为中国房地产调控元年,但今后投资房地产仍有盈利空间,只不过没有暴利,每年还会有10%的利润。
  几乎所有论坛上的嘉宾都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还将维持至少10年的牛市。而记者也注意到与此观点似乎耦合的一个数据,在被称为“中国房地产业调控元年”的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0%。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家加大楼市调控之际投资房地产无疑风险大增,投资新兴产业亦需提防陷阱,那么投资资本市场呢?
  2010年初,本报记者曾参加中国经济年会举行的一场“闭门会议”。彼时,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沙钢集团的沈文荣等实业家均表示,相信沪指在年内能上4000点。言犹在耳,沪指仍在2900点一线挣扎。
  未来五年,还有什么“让资本飞”的捷径吗?被誉为“中国最会赚钱农民”的鲁冠球在最近一次企业内部讲话中认为,向垄断领域进军可能是一条路。
  鲁冠球感慨地说,得益于国家政策放开,万向获得了民生人寿的控股权,保监会正式批准他的儿子鲁伟鼎担任民生人寿保险公司的董事长,这在过去是不允许的。
  然而,中国投资协会的数据显示,垄断行业中民营资本进入的比重仅20%左右。
  让许多浙商感到宽心的是,从“非公36条”到“新36条”,国家对民资的管控是越来越宽松。可以确信的是,“十二五”期间民资将有更多可作为的领域。
  引流民资,温州已在努力。搭建股权营运中心,成立风险投资研究院,组建温州民间资本服务中心,试图通过这三个平台为民资打开更宽阔的空间。
  阻碍浙商资本增值的“玻璃门”、“弹簧门”等,有望被进一步移除。未来五年,浙商实现“让资本飞”的梦想,或许并不是一场奢侈的梦。

关键词:浙商,新兴产业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浙江日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